电话:15895062766 邮箱:sgh168@126.com 客服QQ:272359950 网站::http://www.jswenheqi.com 地 址:常州市戚墅堰工业区
消化道吻合器的发展史
1958年,日本的峰首先设计出了管状吻合器。
1975年,我国设计了自动内翻食管胃吻合器;
1981年,荷兰的Jansen设计了结肠、直肠磁性吻合器,适用于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。
1989年,进一步制成了使用十分方便的荷包缝合器。
2003年到现在,吻合器在我国国内得以批量生产。
其实,应用器械吻合组织器官已有近100多年的历史。
我国的吻(缝)合器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,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。
1973年,我国设计了手摇式食管胃缝合器;
1954年,前苏联莫斯科实验外科器械研究所设计了胃肠吻合器。
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,吻合器从开始应用到现在的普及应用,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。我们不难推测,如果一个器械没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话,它或许早已消亡,不可能在100多年里能得到持续发展。吻合器在临床上,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首先,减少了手工缝合容易产生的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的几率;其次,它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,这就意味着既节约了手术医生的时间,又降低了病人因长时间麻醉的风险。这些作用,是其它器械和手术方式无法替代的。所以,消化道吻合器的发展,才刚刚开始,消化道吻合器有着很强的市场生命力!
1977年,上海中山医院和上海手术器械六厂合作,改进制成管状消化道吻合器,以后又开发制成缝合器及侧侧吻合器等。与西方国家不同,我国主要使用的是可反复运用的器械。不过,近来也成功开发了一次性弯管形吻合器,其质量可以与西方同类产品比美,且价格较便宜。
直至1924年,经Von-Pitz改进了胃缝合器,开始使用B形缝合钉,保证了缝合部有良好的血供。
1964年,日本人中山恒明发明了胃肠侧侧吻合器(gastrointestinal anastomosis,GIA),即在缝合器的两两排缝钉之间置入一切开刀,可以在缝合的同时切开胃肠壁,形成侧侧吻合。
1908年匈牙利人Hultl和Fischer等首先应用缝合器作胃切除术,但由于该器械休积大且沉重达5kg,操作不便,而未能推广应用。
1981年,美国又设计成功腔内吻合器(intraluminal stapler,ILS)。
1988年,美国研制成功可旋转头形TA(roticulator TA),使深部手术更快捷;
2000年以后,吻合器在我国开始迅速推广。
2001年,一次性吻合器面市。并迅速出口到南美洲、东南亚、中亚及部分欧洲国家。
以上所述的吻合器和缝合器是使用缝钉的器械,现今应用十分广泛,本书介绍的也属该类。同时,在国外还有一类无缝钉的吻合器具。此类吻合器的设计思想最早由法国的Denans提出。
现在生产消化道吻合器的生产厂家越来越多,有人不禁要问:消化道吻合器还有市场生命力吗?其实,要回答这个问题,要首先回顾一下吻合器发展的历史。
1972年,美国的Ravitch改进了前苏联发明的EEA吻合器,消除了上述缺点,并设计了弯轴型吻合器DEEA;同时,他还设计了大网膜分离结扎器(liga-ting-dividing stapling)和胸腹缝合器(thoracic-abdominal,TA)及弯轴形TA(DTA)。TA用于关闭缝合胃肠道和其他组织器官如肺、胰等。弯轴形吻(缝)合器不但使用方便,而且更适合深部手术,如低位直肠吻合。
1984年,前苏联人Kanshin发明AKA-Ⅱ型吻合器,逐渐改进后,于1990年又发明AKA-Ⅳ型,主要用于直肠前切除术。此类吻合器的原理是,利用吻合钮在肠壁内翻时,钮合压挫肠壁使肠壁愈合。肠壁愈合后,吻合钮与钮压的坏死肠组织一同脱落,由肛门排出。与此同时,辅助消化道器械吻合的荷包缝合器(purse string instrument,PSI)于1989年在美国研制成功,使吻合器更方便迅速。
1960年,前苏联通的研制人员也设计出管状端端(胃肠)吻合器(end to end anastomosis,EEA),并成功地应用于食管胃、食管空肠及结直肠的吻合。但是,此吻合器有许多缺点,如其圆形刀是固定装置,使用数次后即失去锋利性;又如,其使用单排缝钉,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;再如,该吻合器拆装不便,尤其是圆锥形头部与器身不易正确对合。
近年来,美国外科公司等又推出内镜切割吻合器(EN-DO GIA和内镜切割缝合器(ENDO TA)使胸腔镜和腹腔镜手术种类更多,除胃肠切除吻合,其他如肺大泡切除、脾切除、子宫切除甚至胰十二指肠切除均可在内镜手术中完成。
版权所有http://www.jswenheqi.com/(江苏吻合器)转载请注明出处
上一篇:一次性肛肠吻合器手术步骤-PPH吻合器
下一篇:胃切除之一次性消化道吻合器应用